【你不曾注意到的二三事】│暑假校門關 ─ 給家長的貼心叮嚀-中國信託反毒教育基金會

您所使用的瀏覽器過舊,可能無法正常瀏覽網頁。
若想體驗完整的活動內容,建議您以下幾種方式:

升級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

使用其他瀏覽器

使用手機版活動網頁

需要協助?

2020.07.11

News

【你不曾注意到的二三事】│暑假校門關 ─ 給家長的貼心叮嚀

fb line twitter

每逢七月對家長而言,最可怕的事情往往不是鬼門開,而是暑假開始校門關,對於孩子的安排可是傷透腦筋,安親班、補習班或各式夏令營,在報名當日守在電腦前,就為了手刀搶下讓孩子有幾天可去之處,但事實上把孩子活動排滿滿,父母就真的順利度過暑假危機了嗎?其實並非如此單純,本次小編將整理過往擔任學校社工師六年多的經驗,對於暑假感到困擾的家長們,提供一些關鍵策略。

 

暑假風險就如便利商店隨處可遇

暑假雖短短兩個月,但要不小心踏入風險,對於兒少已是很足夠的時間了!小編過往曾有位六年級女生個案,當時因為翹課、逃家,及住在男性友人家而被轉介,在多次關心晤談後,女孩表示自己在五年級學期末才搬至台北與父親同住,從小都是在嘉義由祖父母照顧,暑假期間因父親多忙於工作,自己就在住家附近便利商店閒晃。因此認識了社區的學長姊,學會了抽菸、喝酒、夜遊,從此獲得過往從未感受的溫暖關照與刺激新奇,後來學校的活動及回家都再也毫無吸引力。這位女孩在學校輔導下,坑坑疤疤的完成義務教育。但其實從那個暑假開始,她就認為自己跟同齡的同學格格不入,覺得社區的這些哥哥姐姐才是自己的依靠,縱使因犯罪行為被懲罰,做了傷害自己的事情很害怕,還是難以拒絕社區同儕的蠱惑。女孩的故事並非特例,根據過往工作經驗暑期常常是學生落入社區危機的關鍵時刻,缺少了學校的約束及關心,當家長未填補好空位,正在自我探索的兒少,更容易被刺激危險的事所吸引。

中國信託反毒教育基金會:暑假校門關 ─ 給家長的貼心叮嚀

家長教養的模式潛藏著隱性風險

每年暑假期間警政單位會推行『青春專案』,透過加強宣導及巡邏取締,以降低青少年犯罪或落入風險,但事實上僅有外力約束是相當有限的。就如學期間,教師往往是最有機會發現學生有落入風險的徵兆;而暑假期間,家長則會是最能覺察及預防孩子狀況的關鍵人物。根據過往經驗,有兩類型家長是最讓小編感到擔心:第一類是疏忽放手的『放任型』家長,以信任孩子有自主能力為名,將暑期生活全然交由孩子自行安排,實際上是家長常常有自身的課題尚未完成,所以生活重心仍放在滿足自己的需求及成就感,並忽略孩子除了物質外,仍有更多內在需求是需要被滿足的。放任教養之下,孩子會認為自己是「沒人管」、「沒人愛」的孩子,當出現能填補孩子被愛需求的人,此時這個人就會取代家長,成為影響孩子的關鍵人物。另一類則是嚴厲緊盯的『專制型』家長,以「都是為你好」的名義,幫孩子安排了滿滿的暑假行程,讓暑假比上學更紮實,但也讓孩子感到更加疲憊。而專制型家長常常是對孩子有著高度期待,且忽略孩子自身能力及想法,唯有自己最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專制教養之下,孩子體認到自己是「無能的」、「壓抑的」,及不敢表達意見,當遇到可以放鬆做自己的破口時,往往就會失控,出現許多家長覺得「我的孩子一定不會這樣」的行為,例如吸毒。各位家長你是否曾認真檢視自己教導孩子的模式,是屬於放任或專制的兩端,還是能有彈性地維持中庸之道呢?

 

策略一: 傾聽孩子且讓孩子做主

 

「我的小孩根本都不願意聽我說話!」、「他想要什麼我就給他什麼,為什麼他還是不聽話?」,很常在與家長討論孩子狀況時,聽到類似的控訴,但我最常回應家長的是:「那你可曾好好聽過孩子說的話?」面對暑假到來,家長所要做的第一準備不是上網找哪裡有夏令營可以報名,而是好好的傾聽孩子,了解他有什麼想做的事情,面對較小年紀或毫無想法的兒少,試著丟給他們一些選擇,幫助他們思考,但別忘了要讓孩子自己做決定!當孩子有權利做選擇時,才會有義務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策略二: 建立有親子交流的陪伴時光

暑假校門關後,小編的第二個提醒是建立專屬於親子的陪伴時光,可以是兩天一夜或更長的小旅行,也能是好好地共享一餐。重點是在這個陪伴時光,請先放下工作及課業等外在困擾,好好關注在親子彼此本身,可透過言語相互關心近況,或是肢體上的接觸、眼神的交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視的,與家人是有連結的。親子時光被好好建立後,當孩子出現行為變化的徵兆,或是被社區風險所誘惑時,家長會更容易覺察,孩子也更願意主動提出疑問。

中國信託反毒教育基金會:暑假校門關 ─ 給家長的貼心叮嚀

策略三: 堵不如疏,做好準備比直接不做更好

小編最後要提醒各位家長面對自己擔心的事情時,請記得比起直接拒絕(Say No),更重要的是做好萬全的準備。比方說暑假來臨,孩子們都很喜歡戲水,比起擔心玩水有風險而拒絕孩子去海邊,更好的應該是先幫助孩子學會游泳的技能,和他一起討論玩水較安全的場域,規劃玩水的行程,以及當遇到意外時可以如何因應。當孩子提出好奇及需求時,如果家長因為擔憂就直接拒絕,大部分的孩子在不明所以的情況下,這件事反而成為其心中重要的未竟事宜,然後在某些家長無法監控的情境下,這些好奇就會變成風險,更進而將孩子推入危險之中。堵不如疏,當家長能試著轉念為當自己也有這樣的好奇,你會希望怎麼做,那就會更了解如何與孩子溝通。

暑假來臨,相信每位家長好好檢視自己與孩子的互動與安排,一定可以掌握專屬自己家庭的最好生活節奏,又能確保孩子能平安且快樂的度過暑假。期望暑假不再是家長的惡夢,而是另一個能與孩子拉近關係的美好時光!!!

By Wendy 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