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曾注意到的二三事】|新時代的教養新課題─幫孩子遠離網路遊戲成癮(下)-中國信託反毒教育基金會

您所使用的瀏覽器過舊,可能無法正常瀏覽網頁。
若想體驗完整的活動內容,建議您以下幾種方式:

升級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

使用其他瀏覽器

使用手機版活動網頁

需要協助?

2022.01.05

News

【你不曾注意到的二三事】|新時代的教養新課題─幫孩子遠離網路遊戲成癮(下)

fb line twitter

你曾注意到孩子可能一整天盯著手機,卻都未曾好好跟你對視一眼嗎?

你曾為難過學生放學只想玩手遊,卻不願意寫作業的問題嗎?

    當孩子已經跟網路遊戲難捨難分時,甚至出現成癮的狀況,影響了他的日常作息時,身為師長的我們還有辦法,可以幫助孩子適時抽離網路世界嗎?延續上個月專欄談論到何為網路遊戲成癮,本月專欄將繼續邀請葉俞均心理師彙整多年的工作經驗,來告訴各位師長我們如何在不同階段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網路使用習慣,當孩子接觸網路遊戲,是能夠學會有所節制的使用。然後,你會發現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關係,是幫助孩子遠離成癮的重要關鍵之一。

獎勵不該只是網路,創造不同的正向刺激

    葉心理師表示近年研究發現臺灣青少年平均假日使用網路時間是平日的兩倍,許多家長會習慣以孩子平日的好表現為評估標準,並在假日開放較長的網路使用時間,形成所謂的『網路假期』,反而增強孩子網路使用的成就感及使用習慣,等意識到使用時間過長時就難以收回了!葉心理師提醒大腦中負責衝動控制的前額葉要18歲之後才有比較好的發展,而成癮行為多數與缺乏理性判斷,衝動行事有關,因此可以透過讓孩子多參與爬山、踏青等戶外運動,來幫助孩子刺激前額葉發展。另一方面,孩子若不喜歡運動,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桌遊動腦,或是培養藝文興趣,例如畫畫、陶藝等,幫孩子創造不同的興趣。孩子會開始接觸網路遊戲,很多起因於無聊沒事做,所以期望減少孩子使用網路的時間,必須讓孩子有其他選擇,這些選擇必須從孩子有興趣的事情著手。創造專屬自己家庭的獎勵,別讓網路成為孩子心中唯一有感的獎賞。

建立親子間的精心時刻,創造生活小確幸

    引起孩子興趣,有時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可能很常聽到孩子回應你:『我不知道』、『我沒興趣』,讓父母想幫孩子安排活動都覺得難以下手。葉心理師表示從『好吃』、『好玩』著手,孩子多數都是願意嘗試的,例如從安排固定家庭聚餐開始,可以讓家庭成員輪流擔任規劃聚餐內容的人,讓吃飯也能夠像玩樂一樣,並且試著藉由談心,拉長親子聚會的時間,自然也會影響孩子玩網路遊戲的時長。另外,在少子化的現今社會,許多父母都提供了孩子相當豐富的資源,導致孩子其實不容易有感覺到難能可貴的時刻,也讓孩子變得不易滿足,需要高度的刺激才會有感。因此父母可以試著從自身做起,幫自己創造小確幸時刻,並將這個感受放大地與孩子做分享。例如在辛苦工作後,犒賞自己那一片洋芋片的放鬆愉悅感,也試著分享給孩子一起感受,不要讓這些可能有幸福感的事物,讓孩子們都唾手可得。當家長自己能享受生活,且主動將幸福的感覺放大地分享,孩子們才有機會學習體會微小的快樂,更能夠從日常生活中找到讓他們產生動力去接觸的事物。

鼓勵孩子多參與社團,培養與現實生活的連結

    與其跟孩子爭執網路遊戲時間長短,不如直接幫孩子另闢蹊徑,讓孩子有事做自然會排擠上網的時間。因此心理師建議學校可以多辦理不同類型的營隊或社團活動,鼓勵孩子走出家門運動、發展自己興趣及休閒。面對營隊課程的學習,師長盡量避免以追求好成績為出發點,而是讓孩子自在且不帶壓力體驗為目標,讓孩子可以更自在地從活動找到成就感。另外,當青少年越依賴網路交友時,現實生活的社交技巧可能越來越弱,因為缺乏非語言訊息交流,也較難培養察言觀色的能力,而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中人際關係不佳時,就會更依賴網路交友,漸漸形成惡性循環。透過鼓勵孩子參與不同類型的活動,也能幫助孩子創造新的社交圈,並藉此發展新興趣及同儕間話題,且離開班級從小團體開始,對於人際互動技巧不佳的孩子建立新關係,開啟共同話題也較為容易。

與其要求孩子改變,不如從自身做起

    過往多數人總覺得網路成癮是孩子自己需要接受協助及治療,但其實網路遊戲成癮不僅僅是孩子的問題,很多時候是整個家庭互動、溝通出現了問題下產生的結果。因此,葉心理師發現過往辦理的家長團體對青少年網癮問題也頗有成效,藉由有相似經驗家長間的交流,彼此可以學習不同處理問題的方式,最重要是家長間能互相給予情緒支持,掌握社區或學校有哪些可以求助的相關資源。家長如果只想著要孩子改變,逼迫孩子就醫,很多時候反而形成僵局,但只要家長願意開始從自身踏出第一步,無論是求助醫療、學校或是其它親友資源,調整自己的溝通方法及行為模式,孩子一定也會感受到有所不同,而產生好奇及興趣。另外,青少年不喜歡被要求或命令,因此在與孩子溝通尋求資源協助時,建議要適時在可行的範圍內提供孩子選擇,尊重孩子的自主權,避免因為網路遊戲成癮的問題,反而造成家庭成員間的激烈衝突。面對孩子的行為議題,家長的壓力想必是相當沉重,所以選擇主動求助,也可以讓學校及社區資源來協助分擔家長的壓力及情緒,避免家長自身就崩潰耗竭。

無須當完美家長,但要當願意分享的父母

    面對網路遊戲,如果家長能跟著孩子一起玩,除了掌握孩子玩的遊戲內容,避免色情或暴力。另一方面,在孩子分享遊戲經驗過程之後,家長也可以藉此機會邀請孩子聽自己分享生活大小事,此時父母也可以根據孩子的問題需求,用自己的經驗為例,尋求與孩子討論解決方法的機會,例如:孩子的情緒最近容易失控,父母可以主動提出最近跟同事總是發生衝突的困擾,當自己很生氣時該怎麼辦?聆聽孩子的想法並一起討論如何做情緒調適,讓親子間可以有更友善的溝通。葉心理師表示當家長表達自己需要協助時,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會明顯提升,同時增強孩子願意進一步去思考、調整的動機。所以我們不需要當完美的父母,而是要當願意傾聽及信任孩子的家長。最後,葉心理師還是要提醒網路並非不好,導致網路遊戲成癮的關鍵也往往不是因為網路,而是孩子生活中遭遇困難,因此幫孩子找到根本問題,從根源問題著手調整,才是平衡網路及現實生活的不二法門。

By Wendy 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