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30
News

【你不曾注意到的二三事】│揭下新型菸品的無害面紗
你曾經聽過身邊友人跟你說抽電子煙可以幫助戒菸嗎?
你有聞過別人吸食加熱菸後,身上仍是香香的味道嗎?
你曾看過電子煙的大大煙圈,別人還跟你說這只是水蒸氣嗎?
小編發現無論是曾經服務過的高關懷青少年,或是身邊的友人們,都常常跟我分享電子煙或加熱菸的好處及優勢。但,這樣使用煙油燃燒的霧化器,或是看起來跟傳統香菸很像的加熱菸,真的能達到戒菸的功效嗎?
且另一方面,除去了傳統紙菸的刺鼻臭味加上看起來時尚亮麗外表的新型菸品,對於青少年真的有著高度的吸引力。因此本月小編訪問了從1984年就開始推動菸害防制的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林清麗主任,主任投身於菸害防制已逾30年,從一開始傳遞菸害被視為紅衛兵的不友善,到後來讓社會大眾多數能認同菸品會對人的身體有所危害,以及近期開始面對新型菸品的挑戰。以下就讓我們透過基金會豐富的工作經驗來好好認識新型菸品,並從家長及政策倡導的角度分享如何因應新型菸品的挑戰。
從國際經驗看見新型菸品的青少年危機
電子煙1從十多年前進入市場,美國政府採取「開放成人選擇,青少年勿用」的態度,使得電子煙取得相對容易。但意外地,美國使用電子煙者多為年輕族群,以13歲至24歲為多,甚至許多國高中生成為賣家的一員。2019年初全美至少530萬青少年身陷電子煙危害中,全美高中生使用電子煙比率變成27.5%(2011年僅有1.5%)。當美國政府及家長意識到新型菸品引發青少年濫用危機時,一切已經覆水難收。世界衛生組織(WHO)2019年報告提醒青少年及平常不吸菸者可能透過電子煙開始使用尼古丁,2020年更警告電子煙排放物通常包含尼古丁和其他有毒物質,對兒童和青少年使用者特別危險。在小編訪談當日(2021/10/21),香港立法會三讀通過《2019吸煙(公眾衛生)條例》修訂,全面禁止電子煙和加熱菸 的進口、製造、售賣、分發和宣傳另類吸煙產品,香港的家長團體、教師組織,及醫學及工商產業界都加入呼籲:『不能因經濟犧牲香港年輕人的健康』,合力為保護香港年輕世代而努力。
註1:電子煙:又稱「霧化器」或「電子尼古丁傳送系統」,主要是將含有尼古丁、丙二醇、植物甘油與化學香精的煙油,以電池加熱為煙霧後,再傳送給吸食者吸食。
註2:加熱菸:以電池加熱菸草柱產生汽霧,供人以吸入方式使用,創造類似紙菸燃燒使用體驗之電子裝置。
新型菸品無法忽略的危害
從1964年出現第一份菸害白皮書,歷時將近60年才有足夠豐富的研究報告證實紙菸對人體確實有害。而市面上出現電子煙商品大約10年,加熱菸更只有5年,因為新型菸品與傳統紙菸內容物與型態大不同,未來可能還需要二、三十年的科學驗證才能得知新型菸品所有危害,但近期研究報告已證實新型菸品含有有毒物質。2018年歐盟資料指出電子煙含有41種有毒化學物質,而澳洲雪梨科技大學今(2021)年3月論文指出,在市售電子煙中共檢測出164種有毒化學物質。而且清麗主任提醒到,電子煙中所加入的尼古丁液,雖然只有指甲尖端的少量,卻已經相近2、3包傳統紙煙的尼古丁含量,所以電子煙反而容易導致使用者吸食更多尼古丁,甚至是甲醛、乙醛等有毒物質。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2020年2月底通報指出,使用電子煙產生相關肺傷害(EVALI, Electronic Cigarette or Vaping Product Use Associated Lung Injury)最年輕者為13歲,死亡案例最小為15歲,確認住院病人共2,807例,68人死亡。而且電子煙仍然有二手、三手菸危害,研究指出電子煙商店同棟建築物隔壁房間內所放置的紙巾,一天內即可測得尼古丁及致癌的亞硝胺,說明三手煙霧危害確實存在。加熱菸主要由菸草製成,如傳統紙菸含有尼古丁,具高度成癮性,2018年全球最大菸商─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就公布自家「IQ*S」加熱菸至少含有58種有害化學物質。2019德國研究結果顯示加熱菸會產生PM0.3(300奈米),即比PM2.5更微小的懸浮微粒,可深入人體肺部及血管,造成呼吸和血液系統傷害,長期甚至導致癌症或死亡,顯示加熱菸仍有二手菸及三手菸的危害問題。
深入民間,台灣新型菸品的發展現況
台灣因為有藥事法(2008修訂公布)及菸害防制法(1997年公布),讓含有尼古丁的商品被管制,並約束不得製造、輸入或販賣菸品形狀之物品,因此海關能依法有據地查緝電子煙產品。但根據國健署調查顯示,跨國菸草公司推出5年的加熱菸,已有1.6萬名青少年使用,電子煙更高達5.7萬青少年使用。董氏基金會在踏入學校宣導時,收到許多學校老師的分享,在沒收學生物品的抽屜裡,滿滿的都是電子煙,而且國中生濫用情況甚至比高中生嚴重。甚至基金會也接到超商的店員檢舉,每周總會收到寄給同一個人的類似包裹,這周收到的500箱中因為有個包裹外包裝破掉,店員才發現裡面都是電子煙,但卻不知道能怎麼處理,這些資訊都一一彰顯了新型菸品已經滲入青少年族群,以及他們熟悉的網路購物世界。清麗主任表示現在許多電子煙的販售都是年輕老闆,因為新型菸品被用藝術品的概念包裝,加上添加的色彩、香味及能吐出的大小差異煙圈,讓電子煙變成派對熱愛品,甚至用來辦吐煙圈比賽。新型菸品市場的前瞻性、對年輕族群的吸引力,及自己周遭的生活圈都在使用,讓這些年輕老闆遊走在法律邊緣的情況下,仍積極投入了新型菸品市場。目前全台各縣市都紛紛制定對電子煙的地方自治管制條例但效果不彰,雖然規範了18歲以下的青少年禁止使用電子煙,但未全面約束製造、輸入及販賣,電子煙仍有許多流通的機會。董氏基金會2020年3月透過網路搜尋及業者訪談,發現全台已有500家電子煙/加熱菸「新型菸品」專賣店。
對抗新型菸品,給家長的重要提醒
現在的社群網絡及常見網路購物平台都能看見新型菸品的蹤跡,這些新型菸品多著重設計、造型及包裝精品化,加上沒有傳統紙菸的嚴重菸臭味,還有上萬種的果香、花香口味,更讓青少年趨之若鶩。清麗主任提醒家長應該多注意自己的小孩是否有下列情況:
- 家裡、車上或孩子身上偶而出現無法解釋的甜味或水果味
- 孩子經常感到頭痛或噁心
- 孩子的情緒變化大、喜怒無常、經常感到焦慮,或有無法克制的衝動行為
- 家裡有來路不明的電池、充電器、USB隨身碟等
- 用過的煙彈或拋棄式的電子煙裝置
- 類似插入式電玩的裝置
- 電子煙容易藏匿在床墊下及床頭櫃縫隙間
- 學校課業或運動成績退步
- 飲食習慣變得重口味,要求吃更辣的食物
- 容易氣喘吁吁
- 有頭暈的狀況
另外,如果孩子出現下列情況,則表示已有電子煙成癮的問題:
- 沒有電子煙就不肯出門
- 電子煙不在身邊時會感到焦慮
- 情緒難以控制,需要吸一口才能恢復平靜
- 想吸電子煙的慾望出現而容易分心
- 半夜醒來使用電子煙
- 不吸食電子煙就會感到煩躁、不適、噁心、頭痛等
菸商不曾跟你說的秘密,菸害防制法修法應盡速推動
2011年電子煙商先以「戒菸、無害、開放」為行銷訴求,也導致許多人誤以為可以透過電子煙來協助戒菸。2017年因為菸草公司的介入,重新定位電子煙為「減害、替代、課稅嚴管」,以減害的角度來推行新型菸品。但事實上新型菸品一樣有上癮及對人體危害的問題,國際研究也指出吸電子煙的青少年轉而吸傳統紙菸的機率增加六倍,成為『雙重』、『多重』的尼古丁產品使用者。清麗主任沉重地提出:『目前針對紙菸已經有專門門診可以協助戒治,但為何我們要選擇使用新型菸品幫助戒菸,這樣的戒菸方式可能在幫助一個人戒菸同時,卻可能不小心讓68位青少年落入電子煙吸食的風險。』2020年10月衛福部提出『新型菸品政策將改一禁(電子煙)一開(加熱菸)』,而菸害防制法目前的法條對於加熱菸的載具也無法可管,因此在台灣有許多電子菸專賣店的跑馬燈及招牌直接高掛『iQ*S』、「I*I」等載具品牌,未來還可能順理成章以合法(加熱菸)掩護非法(電子煙),甚至已有菸商推出「加熱菸+電子煙」的複合式加熱菸,也就是內藏有煙油匣的加熱菸,以因應法律未來的規範。新型菸品的樣貌及推廣行銷手法不停轉變,但台灣的菸害防制法已超過14年沒有修法,在美國的前車之鑑下,清麗主任呼籲台灣有著將新型菸品阻絕於境外的優勢,政府應該趕快用更明確的法律去禁止及規範新型菸品,減少這些新型菸品的模糊空間,降低這些新型菸品未來對我們年輕族群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