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1
News

【你不曾注意到的二三事】|少年•街頭•藝術─從叛逆少年翻轉為文化推手
你曾經看過電影『艋舺』嗎?你有曾經想過電影中那些逞兇鬥狠的『太子幫』,長大後會是什麼模樣?你曾想過為什麼有人年紀輕輕選擇離經叛道,在犯罪邊緣打滾的生活嗎?面對這樣的青少年,我們究竟要如何才能真正的幫助他,走回正軌,而不是變成社會的風險及危害呢?本月小編採訪到了推動街頭藝術的第一人,「臺灣多元藝術空間青少年發展聯合會」(藝青會)第一任會長–鄭子靖(靖哥),與我們分享那段在他心中最沉重的年少經歷,以及在遇上街頭藝術後,如何發現自己有不一樣的選擇,並且透過自己的經驗帶來給街頭青少年不同的可能性。讓我們一起從靖哥的生命故事中,看見這些逆風少年真正的需要,以及翻轉人生的關鍵。
“因父母離異,國小隨著母親轉學到桃園,因為身材瘦小的我,時常被人欺負,身上常常帶著瘀青。那時周末回到三重可以見到哥哥,和哥哥一起玩是我最快樂的時光,而哥哥交代我的一句話:『我們鄭家人不能被欺負!』,也讓我下定決心不再做被欺負的人!!”
靖哥描述小時候生活環境複雜,街區裡充滿八大行業,國小時期最常的玩樂是帶著周遭比他小的孩子,一起到電子遊藝間,撿小彈珠去玩機台。但附近國中生就會動手欺負他們,並向他們要錢,那時為了終止被欺負的生活,小小年紀的他,選擇拿起板手攻擊回去,看到那些國中生落荒而逃時,他體會到「只要夠兇就不會有人欺負我!」,從此他成為了桃園的細菌,個子雖小,但殺傷力十足。靖哥說如果可以選擇好的路,誰會想走壞的路,但那時他所學到的自保方法就是要比別人兇狠,而且夠狠的他還能夠幫助其他弱小的人。
“父母離異後,哥哥留在了三重的父親家,獨棟的房子還有爺爺奶奶的關心;弟弟去了龜山的阿姨家,聰明學習能力好;而我跟著媽媽到了二阿姨家,只能借住在陽台小小的空間。媽媽從事美容工作拼命賺錢,卻沒有時間陪我。我知道媽媽賺錢很辛苦,但我忍不住偷拿了表弟的玩具,放在我小小的空間裡,被阿姨發現後追問原因,我回答:『我真的好想要玩~』”
談到小時候與家人的關係,靖哥總會忍不住紅了眼眶,當時那個弱小的他,總以為家人不在乎他,所以他看著電視劇「星星知我心」,想著和裡面的孩子一樣生病,就能得到更多家人的關懷及照顧。所以他開始收保護費、接觸毒品,在家人看不到的地方,細菌用他的叛逆行為,展示對家人不在乎自己的報復。分享著過往的靖哥此時搔著頭,表示當時的自己很傻、很幼稚,但青春期的他好像只能用這個方法傻傻地與父母較勁,發洩他心中的不滿及痛。後來當他第一次去警察局時,母親對他的一巴掌,父親無奈心痛的眼神,父母的反應才讓他驚覺這根本不是他所想要的,他一點都不快樂。返家後的火爐及豬腳麵線,以及哥哥果斷的邀請上台北一起工作,才讓靖哥有了下定決心,翻開人生全新的一頁。很多時候青少年的叛逆行為,背後是求救信號,他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痛,是需要大人的主動關懷與理解。
“來到台北西門的日子,哥哥並沒有讓我先跟他一起先經營服飾店,而是先去家人經營的咖啡店當店長,就是為了讓我學會說『請』、『謝謝』,當我開始懂得低頭後,才進入服飾業一路從員工、店長,到後來投資哥哥一起經營服飾產業。剛開始我被要求賣根本完全不符合大眾腰圍的大尺碼褲子,就自己研究國外雜誌看別人怎麼穿,買束帶送客人,教客人怎麼綁,短時間內就把商品賣完,連其他店家聽聞後,都把庫存大尺碼交給我來賣。這段期間,跟著哥哥,早上開店,晚上就跳舞、當DJ刷盤,然後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不用像以前一樣混幫派,也能感受到兄弟聚在一起的感受。”
因為哥哥伸手拉了一把,還有自己想要改變的心,讓靖哥走向與桃園朋友完全不同的道路,也因著不服輸的性格,讓他勇於承擔及面對不同的挑戰。在街頭藝術的表演過程,靖哥發現自己和過往一樣有號召群眾的魅力、一樣很帥,也一樣可以幫助更多迷惘的年輕人,而且不同於過往冒著生命危險的街頭生活,需要躲藏,選擇投入推廣街頭藝術文化的道路上,靖哥很感謝身邊出現好多貴人,願意鼓勵並支持著他。許多想要改變的青少年,並非不願意低下頭嘗試,而是缺了符合興趣的機會,靖哥回憶當年高中志願本來想選復興美工,但因為媽媽的要求選了毫無興趣的電子,結果自己的高中生涯就是不斷的惹事。比起花費長時間去獲得一張文憑,不如提早進入職場,反而對自己更具意義。
“以前的朋友現在還是在毒海浮沉,進進出出監獄,我看著很難過,臺灣的監獄環境,缺乏學習一技之長的機會,許多朋友出獄後,家人可能已經離開了,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最後只能走回頭路。而那些在街頭打滾的人往往覺得苦過來是英雄,把入獄當作是進修,可以認識更多厲害的人。當監獄無法讓這些受刑人看見新生活的可能性,他們的生活根本無法改變…”
靖哥談起當年那些兄弟或是曾經協助過的中輟生,忍不住有了上述的感嘆,他也看到有很多使用毒品者的需求不是被監禁,而是應該透過其他方法協助他們處理毒品的問題。從他的觀察,剝奪自由的懲罰,並不會讓他們改變行為,往往這些人願意改變,遠離過往的生活,關鍵在於他們的『家庭』觀念,為了自己所愛的人才會有改變的動力。監獄生活往往讓這些更生人與社會更加脫節,所以出獄後社會資源的介入,他人的支持及陪伴就變得更為重要。另外,若獄所內能提供這些受刑人較好的環境,好好提升他們的職業技能,這些更生人才可能有機會擺脫過往的生活模式,降低再犯的可能。
“很常有人問我為什麼會想改造電影公園,為什麼要花費心力去推廣街頭藝術文化?但我的理由其實很簡單,看見這個我生活的環境裡,因為中輟生或是流浪漢的遊蕩,而讓人覺得不安全,變得不想靠近,我不希望我的孩子生活在這樣的環境。所以我想幫助那些中輟的孩子,改變電影公園的樣子,這樣我的孩子就能活在更安全、更美好的環境…”
靖哥分享因為在跳舞、刷盤或塗鴉的圈子裡,找到自己的信心以及有伴可以一起努力的不孤單,同時又能夠有收入及找到目標,期望能把這些收穫也帶給那些和他一樣曾經迷惘的孩子。縱使協助的孩子有些沒能持續走在街頭文化,但那些曾經給過的陪伴,讓他們在生命受傷時,或是有更穩定的生活時,能夠有傾訴跟分享的對象,在靖哥的辦公室處處都能看到過往孩子們的回饋及痕跡,也讓我們看到那些在世人眼中叛逆的青少年,其實是懂得感恩及願意表達感謝的。對靖哥而言,透過幫助那些中輟的孩子,打造一個藝術空間,讓中輟的孩子看見除了升學,還有其他選擇,同時也藉著經驗傳承,教導他們努力練習,還有團隊夥伴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當扶持一位中輟生可以回到穩定的生活軌道時,其長大後就不會成為社會的風險及負擔,就能幫助自己孩子未來的生活環境更安全一點。
從遊走在犯罪邊緣的街頭少年,到變成臺灣推動街頭藝術的第一人,靖哥很感謝一路幫助他的貴人,他也期望每位家長都可以成為孩子們的貴人。家長最重要的是要先理解孩子想要的是什麼?自己又想要讓孩子得到什麼?家長請從孩子的需求去思考,而不是從自己的想要來安排孩子的未來。例如從刺青藝術來說,靖哥提到真正開刺青店的師傅,為了開店絕對會避免有生事的可能,而且擔任紋身學徒是有規矩的,從中也會學習到倫理輩分的重要性。過往把刺青紋身跟幫派混混畫上等號,家長可能聽到孩子對刺青文化有興趣,就恐懼萬分,拒絕孩子去接觸,反而讓孩子從錯誤管道去學習,自己用針刺身體造成傷害,但若以開放角度帶著孩子深入理解,就會發現真正的刺青師在拿起專業針具之前,至少需要花一、二年的時間學畫圖的。靖哥也想提醒青少年們,過往的他總想著不能輕易認輸,但長大後他才深刻體悟:『這個社會是不會隨便給你第二次機會的,做任何事情之前要想清楚!』有時候學會低頭才能夠得到更多,這個世界並不會永遠把你當作孩子,給你重來一次的機會。最後靖哥強調,每個人都有能力去改變這個社會,當你選擇視而不見時,你不知道下一個受傷害的人會不會是你自己或是你深愛的人。
By Wendy Lan